车辆行驶在深中通道上。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春节期间,深中通道日均车次突破10万,最高峰超15万。开通后的首个春运,深中通道为湾区接住了“跨海串门”的泼天流量。
2小时的车程缩短到30分钟。自2024年6月开通以来,深中通道实现陆地和航运的“硬联通”,促进经济和产业“软联通”,将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这座世界“超级工程”,历时7年建设,成为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如此复杂庞大的工程背后,菲尼克斯电气为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泵房控制与通风系统提供了整套PLC控制方案。
作为技术要求最高的工程项目之一,菲尼克斯电气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经过时间紧任务重的测试与开发,嘉立创为其提供了从EDA工业软件、电路板智造到 SMT一站式服务保障,助力菲尼克斯电气PLC精准控制其数以万计的机电设备稳定运行,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再添助力。
穿江过海、滴水不漏?超级工程有“超级智慧”
东端要连通机场,西端要深入海洋。
面对高温、高湿、高盐、强台风频发的海洋环境,同时,毗邻宝安机场,叠加航道、航空限高、通航净高等多重考验,深中通道的东端起点——东人工岛,要做到“海陆两栖”。
各种条件要求让深中通道成为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如何解决对“水”的控制,是其中重要的问题。
菲尼克斯对所有掌管“水”的泵房,进行了系统性智慧管理,包括“供水泵房、废水泵房、雨水泵房、越浪泵房”以及通风系统在内的各色设备,通过PLC控制系统实时互联,让水的进出有序、功用得当。
举例来说,一旦监控海水浪涌的设备,出现电机电流、电压等参数异常的情况,系统都会通过AXC F 2152控制器和MAX100控制器实时预警,并采取相应处理。“为达到项目特殊环境的要求,保证通信输出的稳定,我们借助自研嵌入式 PLC 内核的高处理速度让信号处理任务的最短周期缩短到'毫秒级'。我们将高性能元器件精密集成于4层、6层电路板,进行了对工业信号的一系列防护隔离措施并反复测试,确保其传达无误,能完成复杂工况的可靠运行。这个过程中,嘉立创PCB设计与制造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
于是,各类泵房,不仅承担住了为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提供生产/生活/消防给水”的重任,更成为了“将越过挡浪墙的海水抽出,防止海水进入隧道和建筑内部”的安全顶梁柱。
东人工岛,成功实现海陆两栖,也创下一项世界之最——首例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拥有了目前全球唯一可实现在海上掉头的隧道。
工作人员有个形象的比喻,若把隧道看做风筝线,西人工岛向远腾飞,那么,东人工岛就如同风筝的“线盘”,牢牢稳住整个枢纽,成为水下互通的“主担”。
“从大工程,到小车间” 百年德企100%中国本土化
从三峡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到奥运鸟巢、首都机场;从全球最大的石林166兆瓦太阳能发电基地,到复兴号高铁、上海磁悬浮列车、青藏铁路、中国高铁网络的建设......菲尼克斯电气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
除了大型工程,许多中小工厂里,也有它们的身影。
“为了满足设备少、工况相对不那么复杂的用户需求,我们本土团队开发了更灵活的中小型PLC产品,兼顾性价比和高品质,物流仓库里的四向穿梭车,有了我们灵活的MAX 100 PLC后,仿佛驾上了‘风火轮’,能够轻灵地在立库中‘上天入地’。”
作为全球电气连接、电子接口、防雷及浪涌保护、工业自动化等技术的“隐形冠军”,这家百年德企自1993年来到中国设厂开始,就以100%本土研发团队,推动本土经济发展,菲尼克斯中国已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国家级地区总部。
多年以来,嘉立创已成为菲尼克斯中国重要的伙伴,嘉立创提供的工业软件、电路板智造等一站式技术保障,将为菲尼克斯中国更多技术创新与项目落地持续添力。
就在近日,深耕中国31年的菲尼克斯电气继续加码,签约了其在南京投资的最大项目————中国菲尼克斯全价值链超级工厂。菲尼克斯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打造集零部件、成品及供应链三位一体全价值链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的核心制造基地,强化中国本土化战略,为更多大大小小的工程现场“量体裁衣”,让智造持续生根。
*文章图片来自新华社、PLCnext 中文社区等